@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用灵魂玩墨,用精神思考

当雨果将冉·阿让的这颗高贵的灵魂锁在坟墓,你是否会流着泪为他祈祷?当绛珠还尽了神瑛最后一滴泪,你是否想借一盏明灯照亮太虚幻境的路?当史铁生在秋天看到了北海的菊花,你是否也看到了生命的形状?如果否,那便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中的死读。

uc下一页:用灵魂玩墨,用精神思.jpg

一切带有功利性目的的读书都是不可取的。读书本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灵魂深处的对话,它可以带给我们世俗世界之外的、居世俗之上的东西。有如《沉思录》中“相信一个焚毁其作品的诗人所说的话”,《古典的中国》中“世界啊,我来了,我爱了,直到生命的尽头,请你也爱我吧”。作家用文字创造美,而美,将改变世界……这些话,好似在直击你的灵魂,跨越一切物质与世俗向你提问:是腐朽,还是滚烫?而倘若你只是“死读”,只为了了解其皮毛或应付考试,那么这其中的妙处实是“难与君说”。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死读,真正走进书中呢?朱熹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首先你要有一个清净的、想要去读书的心静,然后便是要专心致志,心眼专一则才可谈读之思、读之问。或是在一个下着雨的下午,偷的浮生半日闲,把咱书一捧,满口墨香,岂不乐乎?又或是隆冬新雪,红泥小火炉,细品张岱“拥毳衣炉火”去看白雪的深意,直攒到明年就旧雪烹茶,新柳暂借杯中三分色,不更乐乎?

再有便是要广泛地读。若只拘于一类书籍,与死读何异?鲁迅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要想深入一本书,变要有多本书做铺垫。如在看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之前,若已读过《祝福》《药》等便会对小说中“吃人”二字拥有更深层面的理解。除此之外,不同类型的小说更是为我们的四维拓宽道路。每位作者的思想与理念总是不同的,我们要学会兼容,学会辩证,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理想,进行自己的思考。

在这个多数人追求功利的社会,希望读书不会成为我们追求功利而设立的目标。书是一轮明月,是一泓清泉。只有以一个清静的心静,才能感受到月光的皎洁,泉水的甘甜。(文/杳冥)

uc下一页一条河的隐秘

相关推荐

宿命织锦,共绘你我之章

宿命织锦,共绘你我之章

晨曦微露,云霞轻舞,我漫步于幽径,耳畔是林间细语,眼前是花影婆娑。一切,仿佛是天意精心布置的序曲,引领我走向与你相遇的必然。我曾幻想,若...

好文天地 2025.07.19 0 679

与闲寂共翩跹

与闲寂共翩跹

黄昏时分,天际的云霞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以她独有的温柔轻抚着每一寸疲惫的土地。轻柔的晚风,携着远处稻田的香气,与偶尔传来的蛙鸣交织成夏末...

好文天地 2025.07.18 0 791

慎思方举步,笃行以致远

慎思方举步,笃行以致远

古训有言:“三思而后行。”此句如黄钟大吕,穿越千年时光,依旧在耳畔回响,提醒着世人行事前需深思熟虑。人生恰似一幅未竟的画卷,每一笔落下,...

好文天地 2025.07.14 0 810

天道均衡,盈亏相济

天道均衡,盈亏相济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乃宇宙间亘古不变的真理。何以见得?试观自然界之循环往复,四季更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一不是能量与物质的转换...

好文天地 2025.07.10 3 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