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放下 万般自在
搬砖老湿机 好文天地 2022.03.10
生活之多艰,重担之芜杂,是人生之常态。但我为生活之主角,学会荡雾霭而澈凌烟,涤心智而卸杂念,那么混沌的生活也会如明月之皎皎,你也会多了一份坦然与释怀。
“人的生命有许多难以取舍,困惑不已的琐事所纠缠著,这时所需的就是断然的舍弃与明智的抉择。”但窥当下人类的处境,我看到星罗棋布的城市是那一粒粒被缝在旷野黑绿色大笔上的精致银扣,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看到被置于升学、就业压力下的人们如同机械被时代推着走,他们的精神世界被物质名利蚕食,甚至瓦解。极度萎缩的时间里是行囊拖着灵魂走,穿梭在狭窄的内卷世界里,背负着诸多压力,却被要求快马加鞭。他们渴望什么都有,实际上双足镣铐的他们只有尺寸之地的“自由”。
余秋雨说:“有人把生命局限于互监互探,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在大地长天,远山沧海。”窥中其斑,可见并非是重担固宥了人,而是他们自己在无形中增加了生活的重担。
过激的竞争把人们置于紧张的压力之下,彼此锚定在了博尔赫斯笔下“小径分叉的花园”,都希望通向远方,歆享更好的物质,但身上垒砌的压力,紧绷的心弦却成为了我们前进的累赘。
诚如仓央嘉措所言:“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学会适时地放下,轻装上阵,其实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成全。
即使是身处在这个思想兼容的世界,我们依旧未曾逃脱狄俄尼索斯式的悲剧性世界,除了在物质上的过高期待,精神窠臼的负担无声却常常致命。当我们自身作为人追求个体的“自由与梦想”被同化时,我们自身的独特性被抹杀时,生灵的个体缺失了自我思想时,我们在别人的诘难里一边自我怀疑一边追寻别人眼里的“我”,才是导致悲剧的内核。
无法做到坦率地接纳自我,失去了个体意义上的价值所在,那么精神上的压力漩涡会吞没本我的存在,在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中崩塌。
其实,压倒我们的不是压力的重担,而是不能承受的理想落差和精神窠臼,如果双脚镣铐的背上是自我附加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负担下,也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既然我们歆羡泰戈尔笔下的轻盈世界,不妨学着先放下那么多的要求和期待,不畏惧众口铄金,不害怕倒比地面更低的地方,用尼采的锤子,去雕饰我们的重担,以个体的思考放下思维的执念,去除庸扰生长出的杂芜,那么在你格局里看到的一隅之地,也将是可以轻盈翱翔的天空。(文/白话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