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高下,登临绝顶
搬砖老湿机 好文天地 2022.01.18
杜甫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之巅的美景令人神往,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登临于此,只为一睹“众山小”的盛景。类似的呼声似乎都指引着我们向更高的地方前行,而我想说:唯有超越相对的高下,才能登临真正的绝顶。
低处障目的重山或许使人迷茫无措。我们不知道山的那一头会是什么,也不知道山路是否泥泞不堪,荆棘丛生。然而,身处低处的黑暗与痛楚,会迸发出强烈的向往高处光明的希望。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暗夜的磨砺激发潜在的巨大魄力,在苦难与挫折的洗礼下,锻造出坚韧的利剑,也因此所向披靡,无畏前行。
高处,山河俱小,一览无余。不论是世俗的金钱名利,还是理想的学术追求,都令人心驰神往。然而,山之巅常与险峻相伴,脚下稍有不慎,便将坠入万丈深渊。高处的鲜花与掌声并不给予我们放松享乐的理由。
身处山巅,应担起更大的责任,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伤仲永的故事为人唏嘘,山顶到谷底,见证了一代神童的陨落;和珅位居高官,却公权私谋,落得遗臭万年的贪官恶名。居高思危,慎言慎行。充分合理利用“高”提供的平台与资源,完善自我,帮助他人。
在天山山脉的北坡,山脚是一片茫茫的草场,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而在云雾缭绕的山顶附近,却是常年积雪与荒滩乱石。自然告诉我们,高处的风景不一定美好,低处的景色也不见得糟糕,倘若用雨水和阳光悉心照料山底的那片土地,低处也可平坡宜人,鸟语花香。
不仅自然如此,在翻越人生之山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这高低之理的真实写照:每一座山的山顶都是另一座山的山脚。攻克平面几何的数学难关后,还有更高深的立体几何构造三维世界的奇思妙想;曾经以为体能极限的800米测试,不过是长跑路上的第一道坎。
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虽猜中了斯芬克斯的谜语,加冕为王,但却不可避免地落入神谕的山底。一切似乎都在讲述:困囿于所谓的高低,只会迷失自我,只有超越相对的高下,才能登临真正的绝顶。
在高低的思索间,我不禁想到,作为即将步入象牙塔的高三学子,面对着最实际的专业院校抉择问题,我们是否也应秉持着“高低”的态度做出真正合适的选择?在众说纷纭中,理性分析判断;在高低之说里,找到一个最优的答案。
超越高下,及人间烟火,摘百丈星辰。踏低地而起青云,观平原而生高山。(文/肥兔子和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