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泛仁于众生,立则以谈仁

仁爱,一言蔽之,就是心与思与他人同在的精神品质。心怀仁义,向善而行,两千多年来贤人们谈人、求仁,一直走在为人们启发“仁”性的漫漫征途。

可如何得以存“仁”?人们都知不能一昧随波逐流,而立于物欲横流的社会,终会有人让争名追逐和冷漠占据内心,在自私、腐败的灵魂中,我们何以求“仁”?

泛仁于众生,立则以谈仁

于此愈加需要更多以正义无私为坚守的内心,以仁爱之善念的人们为百姓带来黎明的脉息。中国百姓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锋下冷漠的看客,漠然的土地上满目狼藉,而仁爱即为此贫瘠之地的和风甘雨。

你且看当下,耄耋老人白芳礼将拾荒所得积蓄捐出;张桂梅校长身拖病症将女孩送出大山;消防官兵在凉山大火以仁爱,以生命筑就围墙。他们心系他人,将仁爱之心深深埋于心底,他们成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的明灯。

而突破重重利益枷锁,人们面临的新问题于时而出。学者倡导存仁,而人们身边不乏丑陋的恶行,如此何得以行“仁”?

“真正的仁爱不是对好众生的慈爱,而是对恶众生的悲悯。”林清玄先生这样说。其所言也正如孔子所曰:“夫人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学会换位思考,泛仁爱于众,从精神错乱的病人的无意恶行,到老鼠过街人人打骂,每个生命都在打一场艰难的仗。

学者们谈博爱,包容每一个生命的丑恶,要以广大的胸襟向众人行以仁爱,走下道德的制高点讲仁爱。面向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将仁爱兼怀天下的救赎精神体现在心智之中。

但同时我们更该清醒意识到,仁爱并非是无原则的。仁爱不应被愚弄和消费,善意之心不应被道德绑架而充斥不甘,说到底我们必须拒绝“平庸之恶”。

夫子曾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仁爱作为人类一种伟大的精神品质,它终归应是具有神性的。一个有学识的人,更能去分清善恶,去把握仁爱的真意。

《浮士德》中有一句话,别向任何小偷献出一点私情,除非戒指已戴稳。仁之道即为人之道,在道德涵养中如何去辨别、去评判善与恶,终是要看个人对仁爱中隐藏的双刃剑的使用和见解,对善良范围的划分。

“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旧染污俗,咸与惟新。仁爱应是要秉持原则,对苦难给予援手,同时打破对腐败行为泛滥的宽容。仁爱不是纵容,而是应立足原则而谈仁,为恶行之悲,对行恶之人殚精竭虑去改变而唤醒良知。

仁爱是充满神性的,将其扎根于灵魂,存仁爱之余温,以原则为缚,听从正义无私的本心而行仁,无问西东,仁爱亦在其中。(文/孤浅)

相关推荐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远方,那片辽阔无垠的地方,有海,有山,有林,还有那些自由翱翔的梦。我,就像一只小小的鸟儿,在这浩瀚的天空中奋力振动着翅膀,试图挣脱脚下的...

好文天地 2025.02.22 0 863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人来人往,吵吵嚷嚷。我们这代人,情绪像春天的花儿,开得快谢得也快;心思呢,却像迷宫,绕来绕去,复杂得很。行动上呢,又...

好文天地 2025.02.21 0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