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环境
涛哥挣米 好文天地 2021.10.23
无论是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还是心处雅室而心自通灵,都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荣格曾说:“一切文化最终沉淀为人格。”
我们从书籍中获取文化,又将先贤的智慧和书里的文化变为我们的人格。如果说,物质填充了我们的肠胃,那么读书则塑造了我们的灵魂。而在哪种环境下读书不是重要的,只要选择读书,都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
我们可以身处喧嚣而读书。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时书生桓荣在躲避战乱时依然在山洞里读书,族人觉得不解,世道如此乱读书做什么。但桓荣只是微微一笑,依然坚持读书。等到东汉建立,天下太平,桓荣被皇帝赏识,封为太子的老师。
可见,即使在喧嚣环境中依然阻碍不了有志之士读书,就如同毛主席在闹市中读书一样。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正是如此。
平静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与外界的环境并没有关系,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心中安静则外界的喧嚣也就充耳不闻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了。
我们可以身处雅室而读书。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都是读书的好场所。现如今有许多二十四小时书店,就是为了让市民们更好地读书,给市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一家二十四小时书店的店员曾说:“市民们来这里,哪怕不读书,只是看看也是好的。”林海音的《窃读记》就描绘了她去书店偷偷读书的场景。书店,让人有机会在行文间了解作者的眉开眼笑,在思考间了解自己的寂寂心声。
无论是身处喧嚣还是雅室,读书都是好的。
只要肯读书,就是有益的。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我们可以穿越古今,和圣贤对话,倾听他们的思想;也可以让我们探索中外,和外国文豪交流,了解他们的历史。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辩。”
读什么类型的书都对我们的内心有所升华。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我们也不要拘泥于某种特定类型特定题材的书,哪怕只是看一行,看一页,都是好的。
喜欢读书的人,会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看到荷叶,会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望见梧桐,会思起“梧桐更兼细雨”;见到梅花,会忆起“疏影横斜水清浅”……读书,让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诗意。
而现如今,人们就如同那只《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小兔子,一边飞奔一边大喊:“我没有时间,来不及了!”人们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填充,就算有时间也不会想起来读书。
可是,哪怕是碎片化的时间,哪怕是周围喧嚣,也要记得读书,来补充精神食粮。漫漫长路,你我勿忘与书香同行。(文/鲸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