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毋以有己

一个博闻强记且学识深厚同时又志向远大的人,却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某些言论而使自己的身家性命遭遇威胁,陷入囹圄之中。孔子便是如此。

毋以有己.jpg

出自《史记》中《孔子世家》的“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历代学者对这句话的解释各有千秋,《二十四史全译》将这句话译为:“做儿子的不要总是想到自己,做臣子的不要总是突出自己。”即在不要用观点言论处处证明自己的存在,尽显自己有远见卓识。而鲍鹏山对此的解释是“做儿子的,做臣下的,不要太坚持自己的观点,要听取并欣赏别人的主张。”可以看出,二者的解释虽然有所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侧重点——安静下来听取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固执己见,一味的坚持自己孤陋寡闻的片面观点。

其实,老子在这句话之前还有两句话——“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意思是:“聪明而能够深察症结所在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又见识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

由于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时总喜欢向国君陈述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和克己复礼的儒家学说,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是反对国君的主张和治国方案的,所以老子劝他明哲保身。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同时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很容易因此而伤害到一些有地位、有权力的人,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是危险。

讲到这里,这句话的意思就已经很明了了,“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中的“毋己”与我们强调和提倡的个性自由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这里的“有己”是指不聆听别人的言论表达、不吸收别人的思想观点、不改正自己的错误主张,并不是所谓的坚持自己的个性。

所以我们又可将前一个“毋以有己”理解为不要坚持自己,而把后一个“毋以有己”理解为不要不坚持自己,这句话的意思又变成了“对父母不可计较,对君主不可谄媚”。

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因为强权利益而改变自己的正确观点,意识到自己观点的错误时能够积极改正,听到别人正确的主张时又能谦卑的吸收借鉴以完善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不是拿着自己错误的观点强词夺理,这才是这句话真正的内涵。(文/宋轻尘)

相关推荐

宿命织锦,共绘你我之章

宿命织锦,共绘你我之章

晨曦微露,云霞轻舞,我漫步于幽径,耳畔是林间细语,眼前是花影婆娑。一切,仿佛是天意精心布置的序曲,引领我走向与你相遇的必然。我曾幻想,若...

好文天地 2025.07.19 0 678

与闲寂共翩跹

与闲寂共翩跹

黄昏时分,天际的云霞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以她独有的温柔轻抚着每一寸疲惫的土地。轻柔的晚风,携着远处稻田的香气,与偶尔传来的蛙鸣交织成夏末...

好文天地 2025.07.18 0 790

慎思方举步,笃行以致远

慎思方举步,笃行以致远

古训有言:“三思而后行。”此句如黄钟大吕,穿越千年时光,依旧在耳畔回响,提醒着世人行事前需深思熟虑。人生恰似一幅未竟的画卷,每一笔落下,...

好文天地 2025.07.14 0 810

天道均衡,盈亏相济

天道均衡,盈亏相济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乃宇宙间亘古不变的真理。何以见得?试观自然界之循环往复,四季更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一不是能量与物质的转换...

好文天地 2025.07.10 3 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