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简,话历史长河
涛哥挣米 杂谈随笔 2021.10.30
我有一壶酒,暖身又御寒,在这悠悠岁月里,伴我走过无数个或晴或雨的日子;我有一卷简,虽不名贵,却藏着无尽的故事,能慰藉你我浮躁的心。
斟上一杯酒,缓缓展开那竹简,指尖轻轻抚过上面深深浅浅的刻痕,我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那些先辈们留下的气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历史这本书啊,大得能装下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兴衰沉浮,从远古的部落纷争,到近代的风云变幻,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可它又小得可怜,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有时候,我们在史书上不经意瞥见的一句话,可能就是某个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我不忍心让那些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故事,就这么消逝在历史浩繁的卷帙之中,所以写下这些短篇,权当是下酒的闲话。
大浪淘沙,淘不尽英雄的热血与豪情。
想当年,炎黄战蚩尤,那是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大战,从此开启了民智,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源头。
尧舜禹三代明君,以仁德治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夏商周三朝更迭,逐渐形成了中华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那可真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五霸七雄,金戈铁马,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而诸子百家,则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思想的天空中闪耀。
他们唇枪舌剑,各抒己见,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可谁能想到,胡亥即位,扶苏被逐,秦朝很快就走向了衰落。
瓮牖绳枢之子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点燃了反抗的烽火;江东霸王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尽显英雄气概;沛县亭长刘邦,鏖战群雄,最终在楚汉相争中脱颖而出,逐鹿中原。
楚歌一曲,大汉王朝就此奠定;乌江畔,项羽一刎,英名流传千古。董仲舒一言,让儒家思想盛行于世;新莽篡汉,王朝再次衰落。
刘寄奴重振南朝,光武帝刘秀实现中兴;可党锢之祸,让东汉的颓势已成定局。
三国鼎立,烽火连天,卧龙诸葛亮出山,雏凤庞统崭露头角。
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令人惋惜;曹植七步成诗,兄弟相煎,三马分曹,魏晋的风骨,南北两朝的兴衰,都如过眼云烟。
隋唐盛世,五代十国,朝代更迭如走马灯,繁华与衰败只在朝夕之间。
北宋繁华,南宋安逸,可中原沦陷,忠将岳飞枉死风波亭,令人痛心疾首;辽金强势,大元辽阔,可阶级对立,动乱丛生。
朱元璋开创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妄图让明朝千秋万代;康乾盛世,设立军机处,可最终还是走向了末路。
虎门滩上,林则徐硝烟未平,圆明园内,英法联军的炮火喧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想要在僵土中扎根,却未能成功;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换来的却是一纸纸屈辱的条约。
孙中山先生于千年封建中开变局,建立民国,成就了历史的伟业。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张勋复辟,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麻木不仁。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周树人先生以笔为矛,横眉冷对千夫指,唤醒沉睡的国人;陈独秀先生以文为杖,在漫漫变革路上求索。
可何处是路?何路可通? 五四青年的呐喊,如同一道曙光,吹响了破晓前的号角,唤醒了山洞中沉睡的民众,高高飘扬的红旗,引领着人们走向光明。
从风雨中觅渡的一艘小船,成长为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从河边的第一簇篝火,到神州大地实现全面小康,无数英雄,有名或无名,用他们的一生,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文明,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
多少乱世盛世,多少英雄豪杰,最初都起于青萍之末,怀揣着梦想与抱负,踏上征程。可最终,又都止于草莽之间,化作历史的尘埃。
当岁月的洪流滚滚涌过,风云变幻,从前的爱恨情仇、热血骨头,或许都将化作两语三言、一纸青书。
人在这浩瀚的历史面前,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的努力与牺牲,又有多少能被持续地铭记呢?
但至少,阳光会重新普照尘世,驱散漫长的黑夜,让这世间充满温暖与希望。
俗世清宁,这或许就是后世对所有英烈最好的报答,也是你我此刻能在此对酌闲谈往事的原因。
让我们在这酒与简的陪伴下,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