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欲之茧,守心之灯
涛哥挣米 杂谈随笔 2021.09.13
荀子曾掷地有声地言道:“人之初,性本恶,其善者伪也。”
在他看来,人性本就带着与生俱来的“恶”的底色。
今人之性,大多好利、喜疾恶、好声色,这些种种欲望,恰似无形的手,在背后暗暗指使着我们的行为。
那究竟何为欲呢?
欲,宛如深埋于人内心深处的恶源,是人性里贪嗔痴丑恶的集合。
人皆有欲,或是对物质的渴求,或是对权势的贪恋。
但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便在于人拥有道德追求与精神世界。
人固然有欲望,但若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便与禽兽无异。
生而为人,我们应当不被欲望所困,不被欲望所役使。
欲望,就像一片看似美丽却暗藏漩涡的海洋。若学不会克制自己的欲望,被欲望束缚,任其驱使,那无异于自我毁灭。
古往今来,无数君主帝王都将周幽王自断前程的教训铭记于心。
周幽王昏庸无道,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竟放纵一己私欲,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他只图一时之欢,却不知这一举动,不仅失去了诸侯的信任,更让西周的江山摇摇欲坠。
这样的人,哪里有半点一国之君的才能与担当?
他的行为,是对欲望的盲目屈从,是对国家和百姓的极端不负责任。
吕不韦深谙欲望与长远利益的哲理,他语重心长地劝诫道:“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
这短短数语,字字珠玑,深刻地阐明了一时之欲与长远之利之间的微妙关系。
那些只图一时欢愉、纵情欲望的人,实际上是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清未来的得失。
他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只盯着脚下的微光,却不知前方可能是万丈深渊。
若想不被外物所困,不被欲望所役使,我们需谨记:慎独自律,省察克治。
孔子曾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自律,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是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道德要求行事。
它要求我们在独处时,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欲望的诱惑所左右,不因为无人监督而肆意妄为。
而省察克治,则是一种自我修炼的方式。
它要求我们时常“三省吾身”,通过自我反省,去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进行抑制和克服。
这就像是在心灵的花园里除草,只有不断地清除那些杂草,才能让道德的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欲望的火焰时不时地在我们心中燃烧。
有时候,我们明知某些行为是不对的,但在欲望的驱使下,还是会忍不住去做。
但倘若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慎独自律,省察克治,那么离成为真正的君子也就不远了。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欲望如影随形。
但我们要明白,欲望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
我们要学会用道德的缰绳去驾驭欲望的野马,让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充满诱惑的人生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本心,不被欲望所吞噬,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让我们破欲之茧,守心之灯,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出一条光明磊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