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滞于欲,不以欲役
涛哥挣米 杂谈随笔 2021.09.13
荀子曾言: 人之初 ,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莫非好利、喜疾恶、好声色焉,而此种种,皆离不开"欲"的指使。
何为欲?即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恶源,人性里的贪嗔痴丑恶,人皆有欲,或为物欲,或为贪欲,然,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追求、精神世界,人固有欲,但如果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则无异于禽兽,生而为人,当不滞于欲,不以欲役。
倘若学不会克己之欲,而受滞于欲,为欲所驱,无异于自我毁灭。古往今来,无数君主帝王谨记周幽王自断前程的教训,幽王昏庸无道,为搏美人一笑,竟放纵一己私欲,烽火戏诸侯,这样的人,何有一君之才?
吕不韦更深感其中的哲理,循循善诱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鼓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 字字珠玑,深刻阐明了一时之欲与长远之利之间的关系,可见,纵享一时之欢愉者,实是是看不清未来之得失。
若想不滞于物,不役于物,则切记: 慎独自律,省察克治。子曰:“道也者,不可须史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自律,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肆意妄为,而做到省察克治,就要求我们时常"三省吾身",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进行抑制和克服。
然,说则易,做则难,但倘若我们真的做到慎独自律,省察克治,则理君子亦不远矣。(文/小思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