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品潮流之风尚,守文字之芳华

匠心,岁月,酝酿,典藏。文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唤醒了华夏认同,重现着时光在这一具有历史沉淀国家流下的源头活水。符号演变成了汉字,汉字沉淀成了文化,文化构成了上下五千年历史,仍为现代人提供着智慧。

品潮流之风尚,守文字之芳华

文字,文是情感,字是笔迹。它携着笔墨纸砚从五千年文化当中伴着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元曲明文款款而来,在匠心典藏中此消彼长。

但在近几十年来,每代青年都在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却忽略了文字的纯洁性,造成了语言交流的障碍。诚然,追求语言个性化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

但是过由不及,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雪藏,吾辈青年更应在追求语言个性化的同时,不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文字是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微雨双燕。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反观现在,文字失语已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诚然,语言个性化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简洁性,但是却伤害了母语的纯洁性。网络流行语像是一顶囚笼,当我们所有的情感都被一句话轻易的表达出来,再想提笔却发现早已无话可说。

多少人早已忘却了古韵诗词的美感,又有多少人在面对美景时,却发现赞美的词寥寥无几。

频繁运用网络流行语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我们更应重视文字,减少对网络热门词的使用,还文字一方碧日晴空。

文字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竹杖芒鞋。仓颉创造了文字,文字汇聚成了语言,语言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其实,与其将语言视作一种交流工具。不如将语言视作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独特而极致的美学。

视作才子曹植“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的惊才艳绝;视作苏轼遗世而独立的寻仙游踪;视作余光中先生“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惊鸿诗思。

无论是刻于龟甲上的甲骨文,亦或是司母戊鼎上的青铜铭文,还是伴着竹香古韵的竹简,都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唤起了国民的共同情感,由此连接了过去,并且烛照着未来。

文字是我辈岂是逢蒿人的狂歌痛饮。比起快餐似的网络热门词汇,还是更爱在文学的一方天地里诗酒趁年华。

君可见,杜工部曾于泰山之上概叹一览众山小;纳兰性德曾在漫漫萧索长夜回忆,当时知道是寻常;徐志摩曾在剑桥载一船星河,撑一支长蒿。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需要文字,同时也被文字需要。文字曾许李太白对饮成三人,也曾令刘二十八使君狂歌痛饮。

当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摧残了行尽江南烟雨路这样的文字,真正的书香古韵又该何去何从。吾辈青年更应守住诗词芳华,树立正确语言观,方能行至水穷,坐看云起。

笔墨纸砚,书香古韵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字,携着一缕墨香从五千年文化而至,在仓颉造字的故事中流转至今。成为了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吾辈青年更应在追寻潮流的同时不忘本源,方能一蓑烟雨任平生。(文/长空)

相关推荐

人生百味,品味生活的智慧之道

人生百味,品味生活的智慧之道

人生啊,就像一场五味杂陈的宴席,有时候辣得你眼泪直流,有时候甜得你心花怒放。不过别急,咱有秘诀,保管你在这人生宴席上吃得开心,过得潇洒。...

好文天地 2024.04.18 0 6

混的艺术

混的艺术

沙子,平平无奇,一脚踩上去,软塌塌的,没什么大用;水泥,硬邦邦的,单独看也是乏善可陈。可就这么两个看似废物的家伙,一旦混在一起,就变成了...

好文天地 2024.04.17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