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即是传达
搬砖老湿机 好文天地 2022.07.17
我记得,疫情在家上网课的时候,是我这辈子最寂寞无奈的时候,一个直观的指标就是一天不说一句话(因为家里就我一个人)。当时我最在乎的就是开学的准确日子,在我的学生生涯中这应该是第一次,第一次迫切地想要回到学校。
但,时至今日,我慢慢发现,即使我每天与室友同处一室,每天被形形色色的人包围着,我也依旧没有感到热烈的气息,还是会经常被寂寞裹挟。以前,我将时间的流逝标记为人生的一大主题。现在,寂寞代之成为又一主题。
对时间流逝的格外关注似乎并不是因为知觉到它的价值,而是因为我对过去的固执,就像北岛的那句诗,一旦校对时间,就会突然老去。每每回望过去,想起刚刚进入大学的日子,会觉得那就是昨天才发生的事——三年,1095天,26280个小时,1576800分钟,94608000秒,皆被化约为溪山里的风和雨。
我想了想,认为这一切都发端于一点——传达的枯竭。
当守口如瓶一整天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然后三两人心领神会地出现在酒桌旁。烧烤,小酒,佐以你保守的琐碎、趣闻和秘密,借助酒精催化,彼此互相嬉笑着完成一次次的传达。
时而沉默——这是在信息编码和解码出现偏差时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采取的一种规避方式。时而热烈讨论,抛开虚幻的形式,真挚地把自己摆开,也把别人摆开,坦诚相待。
我总是时不时地点亮手机屏幕,我也不知道我要从那里获取什么信息,也许是某个重要的人的来信,也可能是重修群老师的叮嘱,总之不会是时间。在酒水未完之前,我们总是默契地忽略时间,甚至假设它静止,从而享受用觥筹交错换取的存在感。
说实话,我不喜欢喝酒,特别是白酒,但每次以传达为主或次线索的酒后,我都会感觉到释然,特别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寂寞和压抑后。不过请明确,作用不在于酒水,而在于传达。
如村上春树所言:文明即是传达。纵使我会与周边的人们交流,会用文字罗列成作业,但这种无效的交流与应用让我觉得我只是在机械地使用一众符号而已。“学富五车”,也不影响你踽踽于茹毛饮血的生活状态里。
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传达。传达之事,才真正在你与他人之间建立起经得起推敲的联系。对人说一万遍“哈喽”并不改变你们的关系性质,除非有破冰者完成这量到质的突破。
当然,传达,不一定全是与他人。也可以与自己。像乔治-米得在《心灵、自我与社会》里面提到的,一个人的自我存在的可能性在于他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能建立起“我”与“镜中我”的传达和连接。
你可以就仰面躺在椅子上,对自己说可能对别人说但实际并没有说的话;在真正和别人交流时又是和别人说给自己说的话。所以,这样一来,传达,就又解释为自我的一种实现方式。
所以,去传达吧,勇敢一点。(文/法老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