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侯中窥心境,墨笔璨璨映羲和
搬砖老湿机 好文天地 2022.06.07
文载千古,亦照今夕。古有四书五经,今有坐书而论道。涛涛江水直流,千百分支入海河,文学如此。而又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尔尔言,由此可见,文学之于人之重要性。
一笔一顿展修养,文墨之于人——修身性。
先不说阅文章无数者肚里墨水几多,一字一句中藏尽书写人之用心良苦。阅古人之遗物,或豪放或婉约,撮一口毛尖,学古人映烛光下之姿态与精神,其豪放之广阔胸襟、婉约之柔期盼皆可纳入胸中。新青年之读,取古用今,修养身性,知人之常情、通爱我者之心意,亦养成遇大事而心不乱、晓繁琐之简易之性情。
再观文学,诸子百家之作、近代林语堂之书可见文学之于人——明大理。
犹记林清玄先生所言:“一流之文章,缀点生命之多姿,亦缀点青年之成长”,人之成长乃终身之事,关键之处于青年时期。然百家争鸣之文学,授青年之明大理思想,教其识正确之路途。有如卧薪尝胆、囊萤映雪、闻鸡起舞云云之艰苦奋斗、明兴国之理,抑或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之识大局之德,皆可由文章中可得。
然综上所述仅为文学之次要作用,其核心于教育,可视为——兴国运。
中国之十几亿人口,青年者十之六七,固又有云“青年兴则国家兴”,然青年之教育问题已霸榜各大家庭。上述修身性、明大理之效益占文学之于青年作用之三四,重中之重乃为兴国运。文学,文之术学,控人思想、发人深省。
今行“全民阅读”之伟大举措意义之于此!而青年之阅读好文学可赋予国家以青春洋溢之气息、积极向上之繁荣力。盖阅书未致提笔便可作诗,但其于青年之思想、之行为可引上升至高层次。
槱森有言:“携一卷文,行十里路,择净地一块,阅花草鸟木,若临倦意,小憩于青云之上”,此等闲情逸致于当代青年可谓少有,若于辗转工作与家庭、奔赴学业之路途中偶尔如此小憩,吾想文学之深意便可得,而便更具激情与期盼于学习工作中,使事半功倍也!
诸君乃新时代青年,享千古文学瑰宝、拥时代前沿知识,望吾辈可借此优势,赴心中之梦想,创祖国之新辉煌!
以羲和之光耀,照前行之路,阅文学之深厚。(文/漓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