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椿”
搬砖老湿机 好文天地 2022.05.25
“三月八,吃椿芽儿。”香椿作为春季最鲜美可口的时令美食之一,爱者趋之若鹜,称赞它“嫩芽味美郁椿香,不比桑椹逊几芳”。
顺时而食,香椿作为春天的时令菜,可谓“一箸入口,三春不忘”。每到谷雨前后,万木复苏,房前屋后的灌木树丛都冒出点点绿意,有经验的老人都知道,是时候去“掐”香椿芽了。“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此时的香椿芽口感最好,香味也最醇,不管是煎炒、油炸还是凉拌,都别有一番风味。
渐渐地,香椿长大之后,椿芽叶便舒展开来,细细长长,颜色变成了深绿色,叶柄也慢慢变老,口感如柴,失去了它原有的风味,也就不再适合食用了。然而,对于儿时的我和小伙伴们,它此时又变成了另一种玩具。
我们将长大的椿芽掰下来,沿着椿叶梗从两边小心翼翼地将叶片撕开到中间位置,谁要是不小心撕坏了还要懊恼一会,重新来过;谁要是能将叶片撕得整整齐齐,那他一定会成为大家伙羡慕的对象。做好之后我们拿在手里轻轻一晃,叶片便呼呼作响,每一片香椿叶都像一只展翅的小鸟,我们的心也随之展翅翱翔。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一到这个季节我便会嚷嚷着让爷爷带我去掐香椿芽。挑个天气晴朗的早上,祖孙两人带着箩筐和钩子就出发了。椿树在老家十分常见。矮一点的椿树苗,用手便能够着枝干,上面的嫩芽我用手轻轻一掐便掉下来了。
深红色的细尖还微微蜷缩着,叶梗软软的,散发出一股奇特而浓郁的香气。高一点的椿树就只能爷爷出马了,拿着钩子,瞄准树梢上的香椿芽,往上一举,轻轻一钩,香椿芽就掉下来了。钩椿芽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多是从侧枝或稍端来钩椿芽,还要留些,这样刚发芽的椿芽采摘两天后又会发芽,一季便能采收好几茬的椿芽。
用钩子钩完香椿芽后,爷爷便会把钩子挂在树上,在一旁席地而坐,开始整理筐里的香椿芽。爷爷先是将它们按照相同的方向码好,然后找点野草搓成草绳,再把它捆成一把一把的。第一茬的椿芽粗壮结实,芽根紧紧地拥挤在一起,四五朵便就能捆成一把,我们把品相好的拿到集市上售卖,不一小会,就能被一抢而空。
新鲜采摘的香椿芽颜色鲜亮,香味浓郁。母亲做的香椿炒鸡蛋可谓一绝。母亲将香椿芽清洗干净,焯水后快速捞出,在碗里打上两三颗鸡蛋,将香椿芽切碎与鸡蛋液混合在一起,起锅烧热油,鸡蛋裹着香椿芽呲溜一下滑进锅里,滋滋冒泡,不一会儿,锅里便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盛入盘中,鸡蛋里包裹着椿芽的香味,这便是春天的味道啊。老家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煎饼的,将炒好的椿芽卷到煎饼里,脆韧的煎饼配上喷香的椿芽,一口咬下去,外酥里香,回味无穷。
我跟弟弟更爱吃炸香椿芽。香椿芽用热水烫过后,控干水分,用盐稍腌入味,裹上事先用面粉、淀粉、鸡蛋、食盐、花椒面和花生油调成的面糊,再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即可。黄澄澄的面糊裹着香气馥郁的香椿芽,吃起来酥脆、香甜。
每到这个季节,父亲的下酒菜也会从花生米变成香椿芽拌豆腐。把椿芽洗净,开水里焯一下,然后将其切成碎末。把豆腐切成两至三厘米的小方块,拌入香椿,加入食盐、小米辣和姜蒜汁调匀,最后再滴上自家磨的香油,清香可口,仿佛把春天吃进了肚子里。
两三茬香椿过后,再采回来的香椿便不适合炒菜,母亲便会将它们腌制成咸菜。记忆中,这项工作母亲总是在半夜完成。母亲把香椿焯水后放在席子上晾凉,我总是会在旁边不停地翻动椿芽,还会拽两片叶子放到嘴里嚼一嚼。
晾晒至半干后,母亲便会坐在马扎上用手不停地揉搓椿芽,再一层一层地把椿芽摊放在干净的坛子里,一边放一边一层一层撒上粗盐,最后再把坛盖封严实,这样一道香椿咸菜断断续续能吃上大半年。
上初中之后,我很少能回家,母亲做的香椿芽也成了记忆中的味道。春季在市场上偶尔看到正在售卖的香椿芽,我会想起故乡和母亲。每当此时,放眼望去,喧嚣的城市中高楼大厦耸立,却再也见不到那长着嫩紫色香椿芽的香椿树,也再也见不到踮着脚尖一跳一跳的勾取香椿芽的身影。
此时,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我记忆中的椿树也成了一抹化不开的乡愁。(文/宋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