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崇上知止,正道直行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而这虹霓的自我价值,正待青春之你我用韶华绽放。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所谓价值,在水一方,何以寻路以穿云?且见仓颉点化——三笔为“上”,短竖成“止”,盖横为“正”,意即:崇上知止,正道直行。

三笔为“上”,崇上而坚韧,是为根基,以成“无靡”。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之有别于物,在于向上的积极与勃发。然而这“向上”又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弱肉强食与趋利避害,人之有别于兽类,在于理性的思维与精神的生命,追求物欲更追求真善美,此谓人之“崇上”,因此“崇上”乃为人之根本。

从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之屈平到批驳“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之王羲之,从怒吼“请勿撕破我的历史”之瞿秋白到镌刻“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丝到白发”之樊锦诗,他们或舍身求法,或针砭时弊,或为民请命,或深自缄默,他们之所以值得仰望,在于一种基于人性而高于人性的“崇上”,而这高于人性的一部分,又在于突破人之本有动物性的磐石般的坚韧。

故此,若要为人,先要“崇上”;若要超人,则须坚韧。倘若一味“随其流而扬其波”,自甘堕落,那便是靡靡蠕行之行尸走肉了,何以为人?

短竖成“止”,知止而致智,是为升格,以成“无庸”。

或曰:“我欲崇上,然两点一线焚膏继晷,终案牍劳形,头昏眼花,殆矣。”此种踔厉奋发之精神,诚然可嘉,然崇上而不知止,终归庸碌,行迷不反,终无所思,同机械何异?《礼记·大学》早已点墨:“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所谓“知止”,不在“譬如为山,未尝一篑,之,吾止矣”,此半途而废,连最基本的“崇上”都无以成;而在止以静思,做到高山仰止之自知之明,不逾矩之迷途知返,以及随机应变之审时度势。

临江之麋,无自知之明,终葬于群犬之腹;冯浩等三人,闯进羌塘无人区,终数日草食,罚款临头;格鲁希元帅,死守军令,终未增援拿破仑,酿就滑铁卢悲剧。古今之教训历历在目,于崇上之时摆脱庸碌,则须知止而思,行路须有志,而更要有智。

盖横为“正”,正道而直行,是为落成,以成“无悔”。

“崇上”以成人,“知止”以升格,有志且有智,是为正道直行。这便如驱车,引擎无损,油气充足,加之路况明晰,车技娴熟,多无毁车之险、扣分之忧,而能平安抵达目的地。

这其中不免拥堵之烦恼,加油之不便,甚至迷路之惊惧,维修之苦楚,但至少结果不会后怕和愧疚,即使不够理想,也是满心的踏实。我们如今奋笔疾书,将来也许在各自的职场摸爬滚打,流尽了汗与泪,而终其一生只是个普通人,但当我们行将就木时蓦然回首,我们崇上而踔厉奋发,知止而运筹帷幄,我们从一条正路磕磕绊绊地走完,然后大笑道:这就是我们燃烧的青春!

崇上知止,正道直行。亦志亦智,追寻价值,无靡无庸更无悔。

相关推荐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远方,那片辽阔无垠的地方,有海,有山,有林,还有那些自由翱翔的梦。我,就像一只小小的鸟儿,在这浩瀚的天空中奋力振动着翅膀,试图挣脱脚下的...

好文天地 2025.02.22 0 868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人来人往,吵吵嚷嚷。我们这代人,情绪像春天的花儿,开得快谢得也快;心思呢,却像迷宫,绕来绕去,复杂得很。行动上呢,又...

好文天地 2025.02.21 0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