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执笔落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一块泥土,连接整片陆地。”身处孤岛固然清静,却免不了交通闭塞、无友畅谈之苦,舍弃了陆地的多姿丰饶。故曰“独学无友”不若清扫花径悦纳来者,与其同袍,与之共进。

交友拓展个体视野,探得生活花样万般。或有人言:“独学易守初心,交友易渝意志。”此般论调者或出于审慎的态度,却有将交友空间污名化的嫌疑。说到底,对交友判断失误的忧虑不能成为一意孤行的理由,电影《贞洁堡垒》中的主人公利玛便是出于隔离外部“肮脏世界”的目的,将孩子锁在家中“独学”,然这样的“贞洁”需付以孤陋寡闻的代价,其意义又何在?熊培云箴言贯耳:“上苍赐予我们眼睛,是为了让我们彼此看见。”世间因个体相异而异彩纷呈,个体间相互看见、欣赏与取长是这种异彩的三基色。与友共学,则学识相融且相促,灵感摩肩接踵,思维皴擦火花,岂非乐哉?一味独学,虽织得一方清净的茧房,却终是自缚,囿限了发展求知的可能性。

个体因友探照时代,时代因友风月同天。从原始群居的篝火圆舞,到高山流水的传世知音,友谊是历史的佳话;海陆丝路架起联通友谊的桥梁,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构筑交流互鉴的平台,众多妙趣横生的网文作品走向世界各国人民的电子屏前,友谊更是时代的高光。时潮浩浩汤汤,中国相信“善意就像空气一样流通”,正奋力跃出自负自侈的“独学”天地,与世界交友共进。在温和友好的目光中,中国融于时代并改写时代,缔造了广袤的交友天地,拓宽了兼收并蓄的进步空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总书记之语言简意赅,映射了时代大背景下执守独学者的迷茫状态。新冠来势汹涌,各国携手抗疫,“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千里同好,坚于金石”等祈愿驱散无依无助的阴霾;反观个别无知无畏者固执己道,宁肯相信消毒水灌肺可治病,不愿接过中国赞助的N95口罩以克时艰,自以为熟知病毒者确诊感染,二十万生命的流逝令人扼腕。黑格尔叹息曰:“历史是一堆灰烬,而灰烬深处有余温。”自文明滥觞以来的历史叙说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的必然,那些拒绝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人终将冻毙于刚愎自用的风雪中。我辈诚应手捧温度,心有温情,以谦虚之心对待过往,以开放之念拥抱世界,让友谊在时代下愈加灼灼其华。

我们生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中,共享友谊长青的红利,却同样不能忘记,交友的目的是感知不同的学习视角,而非以他人的眼界取代自身的学识。个体结伴,不应因伙伴而动摇了原则与三观;国家结伴,也并不因伙伴而变更自身发展的主旋律。至此,方避免滑向另一极端的“孤陋寡闻”,在内外交融中寻得恰到好处的平衡。

世事如棋局局新。愿你我摒弃独学的固执,葆有友好的视界,感知世界风度与时代温度。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文/亦研)

相关推荐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远方,那片辽阔无垠的地方,有海,有山,有林,还有那些自由翱翔的梦。我,就像一只小小的鸟儿,在这浩瀚的天空中奋力振动着翅膀,试图挣脱脚下的...

好文天地 2025.02.22 0 868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人来人往,吵吵嚷嚷。我们这代人,情绪像春天的花儿,开得快谢得也快;心思呢,却像迷宫,绕来绕去,复杂得很。行动上呢,又...

好文天地 2025.02.21 0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