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得失载途任平生

“得与失”,是人生在动态发展变化中的必然经历,有人将其看做起点或终点,用来定义人生轨迹。或许,“寓意于得与失,而不留意于得与失”,将其视为过程而非结点更为合适。我们在“得与失”的过程中,培养“不以得喜,不以失悲”的旷达心境,在面对得失时,汲取经验、锻炼能力,终达人生至境。

以得与失为过程,获人生之自足。

得失载途任平生

所谓“过程”,其价值意义在于经历本身而非结果与开端。前者将“得与失”看得过重,以一时之“得”为唯一目标,便不可避免陷入功利主义的陷阱,使人汲汲于当下患得患失,丧失了全局视角便不再具有预见性的洞明。

如若达成欲“得”,则就此止步、不再上路;如若途中遇“失”,则放弃抵抗、一蹶不振。拘囿于自我绝对化的“得失观”,其心神疲惫、人生无味。后者不计得失,以归零重启为唯一解决方案,虽积极进取,但略显盲目无主。

忽略人生路上每一次“得与失”的反馈,清晰地自我认知便很难成形;轻视从“得与失”中总结经验教训,能力则无以提升。人生只得循环往复、单调乏味。“得与失”应超脱于一维的结点,而以二维的过程,编织三维立体的人生。

当我们在人生路上策马奔腾时,得与失更像途中的驿站,而非人生旅途的端点。“得”的驿站使我们坚定信念,积累经验;“失”的驿站使我们“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

内以“得固欣然,失亦可喜”的态度迎接挑战,外以广阔视野与不断磨练的能力行稳致远。正如“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超越得与失,打破自我构筑的心灵上的桎梏,才能在橙黄橘绿时吟啸徐行。

人生的自足可以是旷达自适的精神选择,亦可以是欲达理想彼岸的湍流自渡,无论是成其心亦或成其事,都需将“得与失”视为过程。陶渊明恬淡自然的生活,是他不以失五斗米象征的坎坷仕途为人生终点的坚守,终得山水田园之精髓;苏东坡旷达乐观的心境,是他不将屡遭贬谪的境遇之失留于心的结果,黄州的他依旧有一蓑烟雨的潇洒。

“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的齐白石,将名誉之得与评价之失均看做过程,笑出的是宠辱不惊的大家之气;用“两噢”来回答世人毁誉的马寅初,亦是将职务名誉之得失视为过程,养内心之安适。

从宏观角度看,群体为理想实现的努力,同样是实现个人理想与人生意义的集体力量,同样需要将得与失看做过程。正如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期初是因经验不足决策失误导致的“失”,拉开其序幕,但一时的失只是革命过程的一小部分,而后的遵义会议生动诠释了从失的过程中总结经验的价值意义。

在长途跋涉时,一时的人员增减的得失过程并未影响其坚定的信念,长征的伟大胜利,正是顶住一时“失”的过程,最终实现万千革命者的内心理想,是人生志向自足的宏观体现。

让我们将“得与失”视为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坚实能力、拥有广博心境,涵养心灵,以致人生自足。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在得与失的过程中,一切都是风景与风情。


相关推荐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远方,那片辽阔无垠的地方,有海,有山,有林,还有那些自由翱翔的梦。我,就像一只小小的鸟儿,在这浩瀚的天空中奋力振动着翅膀,试图挣脱脚下的...

好文天地 2025.02.22 0 870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人来人往,吵吵嚷嚷。我们这代人,情绪像春天的花儿,开得快谢得也快;心思呢,却像迷宫,绕来绕去,复杂得很。行动上呢,又...

好文天地 2025.02.21 0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