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情亦取,但使锋芒避吾身
搬砖老湿机 好文天地 2022.02.25
庄子有一句话叫:“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此言正理。人人皆知用处之理常在,却常被无用之功创祸患。但即使如此,依然不能将无用之用抛弃在常理之外,方知无用之用,亦为大用。
人不患其不知,而患其知。人人不缺失自我认识的能力,但缺乏了自我理解的勇气。人人皆知自身的优势并欲将自身的优势时刻外弄于片面之中,从而不能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往往来说,人们常常耀武扬威的优势便是一把利剑,在使自己的利益确切放大的同时,也可能在无法掌握锋芒时伤及自身。
精神充沛的人往往骄矜自持,孔武有力的人往往奋勇自大,刚愎自用的人不愿意听到别人口中关于自己的过失,正是优势过大,方使人们蒙蔽了双眼。真正具备贤德的人不会只在意表面的锋芒,只有“知贤亦自贤”,方能于处世之中如鱼得水。
骄矜者自大,刚愎者无知。有才的人在世界上有着充分的表现,尤其是在自身能力可以充分发挥的场地,更是锋芒毕露,毫不在意它处感受。项羽不采纳范增之意见使才人们竞相离开,而刘邦知人善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态度使广大将领所称赞,方能称霸江东,一方袅雄项羽倒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剧下场。
能力强大的人往往只在乎到了自身的“用”,而无法看到身边的才能四处,最终结局便只有失败和不甘。
正如《庄子》所说: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项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在“用”与“无用”的选择之中,若不能对自身的理解保持一个充分的认识,便无从在混乱的尘世浊气中夺得一寸之地。真理完全流露与表面,便再不论真理;仁爱之心显的彻底,便在不谈仁爱。只有在“至矣”的范围之内行动,方是智德美结之处。(文/赵书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