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烟尘
搬砖老湿机 好文天地 2022.02.20
——读《儒林外史》有感
一点愤世嫉俗浩然气,一部《儒林外史》快哉风。吴敬梓以独特的笔调阐明了“历史的洪流,起于细小的尘埃”,其通过记述烟尘往事折射洪流,正别有一番心裁。
世人多言《儒林外史》为讽刺小说,却少有留意其传奇式的文章首尾。文始于王冕,末尾又提四大名人,以名士起,以奇人终。在这些人的身上,更寄托着吴敬梓对古人风华的追忆,对文心的坚守,对未来的构想,文意却不仅仅停留于讽刺时代了。
《儒林外史》记载了那个时代的颓败与清流,也寄托着吴敬梓对古人风华的追忆。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残害荼毒下,痴傻如范进,为功名而疯魔,腐败如汤奉,搜刮民财而不分正邪,颓唐如匡超人,本性孝顺却转为无恶不作……但仍有人清醒,如杜少卿痛恨科举,不慕官职,在纸醉金迷的溷浊世间守心立命,而这也正是吴敬梓人生的写照。
世间浮华烟尘般过,而作者笔下的各色人物,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烟尘?烟尘停留在历史中,终成洪流。只有洪流,才有能力去喷薄,去左右时代的未来。这正是吴敬梓这样见微知著写法的成功之处。
言至于此,不妨再由洪流到尘埃讲述一番时代于烟尘的关联。明清时代,社会逐渐安定,阶层相对固定,而统治者加强集权的同时,禁锢思想似乎成为大势所趋,没有先进的思想,由此出现的“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无一不是为了顺应固化腐朽的时代。
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国家打造成一台不允许改装的大机器,因此后人一贯遵循旧制,使各种制度逐渐僵化,科举制也不例外, 由此导致官僚腐败,蝇营狗苟,人民思想固化,因循守旧,才出现了《儒林外史》中描绘的腐儒遍地、官僚腐化的乱象。
这成为明清时期的痼疾。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人开始愤世嫉俗,摈弃世俗,追寻思想上的解脱,发出直击人心的号召,吴敬梓就是其中的一员。可见,洪流同时影响着尘埃的起伏,烟尘也始终是在时代之中。
在时代中,你我皆是烟尘,但也要扬出自己的精彩,在当今,有袁隆平育稻种秧,为民解饥肠;有钟南山悬壶抗疫,为国挽狂澜;有当代“后浪”少年自强,为宇内添气象。
滔滔江河,万古流芳,吾辈青年,应竞传扬。“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即使微末如烟尘,也能撼岳扬波,这是《儒林外史》给今人的另一层意义。(文/鳳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