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局外人”的世界
搬砖老湿机 好文天地 2022.02.01
人生海海,我们总是涌动在巨大的人潮之中,渐也淹没在人潮之中。“随波逐流”与“逆流而上”对于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是一种状态,而只是一个选择,选择从众亦或者选择保持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后者无疑艰难且道路漫长,却正是“局外人”的世界。
莫言有言,“当众人都哭时,应当允许有的人不哭。”人是情感产物,因此而为人。“哭”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选择哭泣,也可以选择不哭,端看个人情感是否达到某个峰值,与其他无关。
譬如举行葬礼,祭奠亡魂,人们是否哭泣,并不是一种传统也不应该作为硬性要求。人们不能以己之喜怒揣测旁人情感。人都具有主观性,这点主观性往往会对自身情感产生强烈影响。但同时,应避免主观性影响他人。
人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己之情感冠彼之哀乐无疑是强人所难。当今社会,很多人会面临这样的指责:公交车上为什么你不让座?葬礼上你为什么不哭?你挣那么多钱为什么不捐?诸如此类有道德绑架之嫌的言论,却代表了多数人的主观看法。
《局外人》的作者加缪曾写道:“在我们这个社会,要是在母亲的葬礼上哭不出一滴眼泪,是会被判处死刑的。”这是大众的看法,并且不允许有人不去遵从。但“局外人”却打破了“从众”的困境,愿意在众人之中坚持自我。
而我们所认为的“哭”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表述,表演性的“哭”是虚假的,是否只是为了迎合而抛弃了自我,为从众而从众?因此莫言又有言道,“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应当允许有的人不哭。”
即使鲜少人展示个性,但并不意味着个性并不存在。若仅仅是为了表现合群而“表演哭泣”,这样的眼泪未免廉价,不值一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为了合群说假话,也可以做很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成为自己讨厌的人。
“群众效应”消磨掉了人身上的锐气,将人打磨地光滑,圆润。但与此同时,也有人甘愿成为“局外人”,乐意离群索居,保留自我,这无疑也是珍贵的。
无论是“哭”“不哭”亦或者“表演性哭”,人们都应当允许它们同时存在。人潮涌动,“局外人”的世界愿意艰难地“逆流而上”,愿意选择“遗世而独立”,这是各人的选择,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从来都与旁人无关。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文/二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