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存在与虚无

“人不是别的,只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

在这个荒诞的尘世中,我们似乎总是被“毋以有己”之论所笼罩,愈发强烈的集体归属感迫使我们走向个性削弱与观点大众化的终点。当意志的天平向“社会历史性”的彼端倾倒,个体灵魂或许会淹没在孤独的浪潮中,只能身不由己地选择“无己”来作为回归集体的凭证。

殊不知,个性的存在正是滥觞于“有己”的孤独,纵然肉体会莫名经受“他人即地狱”的边缘化虚无。拥有这种孤独,我们才能对抗虚无,守住个性。

萨特有言:“所有的人把时间花在了互相解释以及庆祝他们意见相同上。我的天,他们是有多看重‘所有的人意见相同’这件事。”这句话可谓切中了肯綮。诚哉斯言,个性不应苛求与群体强加于人的共同化特征一致,他人的凝视与不加理解方是个性存在的真实体现。

意见相左并非意味着自我意识与集体共识的互不相容,恰是个性真实存在于世界的有力证明。换言之,个体一旦失去了独立思考与坚持己见的能力,最终亦会陷入流于表面的庸俗与趋之若鹜的窠臼,活成真正荒唐的孤独。事实上,真正让人泯灭个性的恰是这种荒唐的孤独,这种孤独之只会使人走向“举目皆浊”的虚无与荒诞。

00

毕竟,所谓“无己”之论实则无异于这种荒唐的孤独。“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看似高尚的宣言却暗藏着对自我意识的否定与排斥,其教化着摇摆不定的个人思想——看似获得了来自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殊不知这种归属感正在让人产生一种误解——他人的才是正确的,所以不加甄别地投靠;群体的才是合理的,所以要听取并欣赏。

当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这种误解之中,个体灵魂的思考深度与辨析广度就会在无形中渐渐削弱;倘使这番局面走向极端,对于他人意见的“听取与欣赏”就极可能转化为毫无意义的站队,存在于思考中的新颖的闪光点也将不可避免地湮灭。

一旦群体形成这种荒唐的孤独,个体将无可避免的囿于边缘化虚无——因为摇摆不定,故而只能感受毫无所获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不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虚无。

那么,如何破除这种“毋以有己”的虚无呢?实际上,真正的清醒者不会被这种虚无的归属感所迷惑,对于事情有着自己独立而清晰的思考才是对“他人即地狱”的有力回击。

他们独自在深夜思考哲理,眼前泛黄的羊皮纸记载着他们的深层理解——尽管这些观点发表后或许不被世人所接受。凭心而论,这种于窥探嘲讽中坚持己见,于统一口径中另辟蹊径的行为,何尝不是对个性与灵魂、“有己”与困顿的强力佐证呢?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局面里,清醒者唯有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随波逐流,才能让多元化发展的个性不被虚无所淹没。

而在孤独的对立面,你会看到,亚里士多德的“神明与野兽”正悄然化作多元化发展的个性。虚无过后,个性存在。

所以,请让我们做孤独的清醒者吧!纵然世界荒诞、人生痛苦,唯有紧握“有己”的个性之锤,我们方能破除“毋以有己”的思想困局,成为自己个性的所有之人。

请让我们走出“荒唐的孤独”,在虚无的集体归属感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与坚守之物。冬夜的风雪甚大,愿你我能找到荒诞的醇酒和冷漠的面包,寻到属于自己的个性之归途。(文/折却纸鸢揽春风)

相关推荐

宿命织锦,共绘你我之章

宿命织锦,共绘你我之章

晨曦微露,云霞轻舞,我漫步于幽径,耳畔是林间细语,眼前是花影婆娑。一切,仿佛是天意精心布置的序曲,引领我走向与你相遇的必然。我曾幻想,若...

好文天地 2025.07.19 0 679

与闲寂共翩跹

与闲寂共翩跹

黄昏时分,天际的云霞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以她独有的温柔轻抚着每一寸疲惫的土地。轻柔的晚风,携着远处稻田的香气,与偶尔传来的蛙鸣交织成夏末...

好文天地 2025.07.18 0 790

慎思方举步,笃行以致远

慎思方举步,笃行以致远

古训有言:“三思而后行。”此句如黄钟大吕,穿越千年时光,依旧在耳畔回响,提醒着世人行事前需深思熟虑。人生恰似一幅未竟的画卷,每一笔落下,...

好文天地 2025.07.14 0 810

天道均衡,盈亏相济

天道均衡,盈亏相济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乃宇宙间亘古不变的真理。何以见得?试观自然界之循环往复,四季更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一不是能量与物质的转换...

好文天地 2025.07.10 3 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