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心无物欲,固守本心

自古“学”字贯彻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我们一生究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人说,是为了功成名就,荣华富贵,这无疑是浅显之辈的追求,真正有哲思的人往往学的是一个精神境界,一种处世之道。

uc下一页:心无物欲,固守本心.jpg

处世之道即应付世情的哲理。这是一种方法:“左右逢其源”;这是一个道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它更是一种心态:“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学好处世之道,我们要懂得“透”,懂得“淡”。

麦家有言,人的一生需做到远、细、透、淡、乐,但于我,这“透”与“淡”当是放一起更为妙哉,它们本就无界线可言。“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淡”则淡漠尘杂,归结下来便是“复杂简单化”。达·芬奇曾言“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而要想做到这种高明,追溯根本,也不过一个初心罢了。但你必须得先正式诱惑,才能拾回初心。诱惑往往以“繁华”的姿态跃然而出,它总有那么一两个点能够吸引路人的眼球,引得他们驻足观望,稍微有点理智的人便知道要去抵制诱惑,但又有谁真正的去思考过看“透”看“淡”诱惑?抵制终归是太浅显,归其不过是另一种逃避。繁华是诱惑的外衣,你只有一层层地拨开,直视那个“赤裸裸”的诱惑,并能够对此笑之以过时,才算拿捏住了本心,才算做到了高明,吃透了“透”与“淡”。

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洗尽铅华,只留一份赤诚。当你学会究物本质时,你便会知晓陶潜先生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即使家徒四壁,也怡然自乐;当你做到淡漠繁华时,你便会懂得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宁静淡然;而当你拥有“心无物欲”的心态时,你就会真正的明白木心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他爱从前的车、马,爱从前的日色,所以他会告诉你“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事只有长途跋涉的返璞归真。”我们不断地雕饰着生活,却早就忘了生活最初的模样,在这浮华的盛世中,固守本心,方得始终。

学一个处世之道,不过看透看淡,任世事繁杂浮华而我固守本心,人生最好的状态,如此而已。(文/小意)

uc下一页青春者,九万里风鹏正举


相关推荐

现实里的廉价三味

现实里的廉价三味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看似珍贵,但在现实面前却往往显得廉价。今天要聊的,就是这么三样东西:一事无成的温柔,穷人的绅士,还有一贫如洗的真心...

好文天地 2024.04.29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