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看《菜根谭》,也忘记了在何地何时读完了它。起初只是迷恋其间一些富有哲理且精辟短小的句子罢了。买来看也纯属好玩。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jpg

《菜根谭》一共分四个篇目: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本书,看起来更像教你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待人接物,又如何处世不惊。在茫茫变幻的世俗中,这仿佛都是必经之事。

古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被摆在了第一位。修身,从表面上来看,是修理自己的身体。可身体怎么可以被修理,故此有了引申之意,此意为修养身心。个人认为修身可以用孔夫子之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来简单地概括。当然这只是一种简明地概写,修身更深层次的内涵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对于修身,王阳明提出“欲修身,先养心”,“养一身浩然之气”。很好地解决了怎么修身,要修成怎么样的身的问题。此外,继承儒家正统思想的曾国藩所创就的修身十二法,也是一个很好的修身方向。修身到最后的目的无疑只是保存内心的那份纯真,在纷纷杂杂的世俗里,不至于迷失本心。

百年前,洪应明用“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来诠释修身之道,放在如今当下,也依旧适用。

且说处世。与处世相伴相随的处世心态,往往成为世人热议的焦点。千百年来,最令我敬佩的处世心态,非苏东坡莫属了。余光中先生曾说过,如果选择一位诗人相伴为旅,他不会选择李白,因为李白太浪漫,缺乏现实感。他也不会选择杜甫,因为杜甫的生活太苦,和他走到哪里都苦哈哈的,这与旅行的意义背道相驰。但他会选择苏东坡,因为苏东坡的性格是他喜欢的。与其说是喜于性格,倒不如说是对这种旷达的处世心态的向往。

但这般绝伦的处世心态是很难达到的。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小情绪,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情,难免会动了悲观主义这根心弦。毕竟你我都是凡人,千百年来,才出来一个苏东坡,这样的旷世奇才不多,所以,我们也不必因为达不到这般境界而懊悔,也不必刻意追求这种境界,顺其自然便足矣。

谈起情怀,想起了陶潜归山南下的发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论起胸襟,想起了范仲淹在登岳阳楼时的抒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怪洪应明会将人间处世归结于一句话:“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上,须要怀廊庙的胸襟”。

人活这一世,乐也好,苦也罢,都值得去认认真真地走上一遭,以求得内心的纯净淡然。

李白曾在朋友被诬陷时发出“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这一超脱的安慰与振奋,我想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也依旧需要好好读懂这句话,认真想想自己在向往什么,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

只愿你我,能在世俗里,坚守一份净土,安好一颗纯心。

相关推荐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确定方向,追寻自由梦想之旅

远方,那片辽阔无垠的地方,有海,有山,有林,还有那些自由翱翔的梦。我,就像一只小小的鸟儿,在这浩瀚的天空中奋力振动着翅膀,试图挣脱脚下的...

好文天地 2025.02.22 0 944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学会接受、适应与享受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人来人往,吵吵嚷嚷。我们这代人,情绪像春天的花儿,开得快谢得也快;心思呢,却像迷宫,绕来绕去,复杂得很。行动上呢,又...

好文天地 2025.02.21 0 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