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919px){ .sidebar {display: block; width: 100%;margin-left: 0;} }

有己,方有人性

一个人只有自爱,才有可能真正地去关怀他人;同样的,一个人只有自尊,才有可能去回馈他人的尊重。那些要求人们仅仅只是简单地去遵循无我、无私之标准的规则与伦理是不符合人性的,同时更是有悖于世间最一般的常理的。

毕竟,不论是关怀、尊重抑或是善良,这些高尚的品质,都必需要以一个人本身对其的理解与践行为前提。否则,这些高尚的品质,便只不过是刻板僵化规条与白纸上的空文而已。很难想象,这样的品质对于人性会有怎样的改进作用。

终归,伦理、规则与道德,往往只是为能够理解它的人而制定的。它们就像是一张基本的蓝图,并不能使我们按图索骥地得到最后的答案,但是优秀的工程师却能够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与出色的理解力,为这副框架式的蓝图填补上血肉。

也就是说,爱他人的伦理要求与道德标准仅仅是一副大而化之的蓝图,而我们内心之中的善良、高尚的自尊与自爱则是填补这张蓝图空缺之处的经验与理解。

有许多愚蠢的人,总是喜欢将甚至连自己都根本不理解的道德与伦理,上纲上线地强加与己、强求于人。我想,这世间大概没有比这更使人不舒服的善良与道德了。

更何况,道德应当是符合人性的,而绝不是反对人性、压抑人性的。如果要是一项道德最终发展到了人性的对立面,那么这项道德便悖离了道德最初的精意,因此便是极其不道德的。譬如中世纪的基督教伦理同宋明时代的理学,便是这种不道德的道德的典型代表。

依我看来,那些古板的道学家们正是因为在精神层面上的过度“无我”,而导致其对于道德的本质与真意产生了决定性的误解。他们觉得:道德,就是一种所谓的天理与地纲;就是一种必需所有人都绝对遵循的绝对法律;就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

然而,问题在于,这世界上哪里存在着这样的东西?这些偏执而顽固的道德观念除了使得人性备受压迫、使得社会死气沉沉之外,不可能得到任何其他的结果。

这些头脑死板、内心冰冷的道德家们也许忘记了,一切的道德最初的起源与最后的归宿都必然是对于“我”的理解、以及“我”的实现。只不过,倘若我们只是单纯地实现孤立而有限的自我,虽然说绝对谈不上不道德,但是却无疑是一种气量狭隘的表现。

因此,道德才在“有我”的基础之上更推进一步,使得这世间的成千上万的“我”、成千上万的个人可以得到实现。在我看来,这种基于“有我”基础之上的善良与坚守,才是道德的核心与本质。

正因如此,我们在践行道德与伦理的要求同标准的过程之中,必需时刻铭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古训,不可以将一种不符合人性的“无我”推己及人地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毕竟,道德在许多时刻,不仅仅是一种对于人性的要求,更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宽容。而这种宽容,在僵化刻板的无我者的脑中与心中是不可理解的。我想,唯有心怀温情的有我者,才能够多少将其理解与透彻。(文/名为沙丁鱼的猫)

相关推荐

宿命织锦,共绘你我之章

宿命织锦,共绘你我之章

晨曦微露,云霞轻舞,我漫步于幽径,耳畔是林间细语,眼前是花影婆娑。一切,仿佛是天意精心布置的序曲,引领我走向与你相遇的必然。我曾幻想,若...

好文天地 2025.07.19 0 684

与闲寂共翩跹

与闲寂共翩跹

黄昏时分,天际的云霞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以她独有的温柔轻抚着每一寸疲惫的土地。轻柔的晚风,携着远处稻田的香气,与偶尔传来的蛙鸣交织成夏末...

好文天地 2025.07.18 0 796

慎思方举步,笃行以致远

慎思方举步,笃行以致远

古训有言:“三思而后行。”此句如黄钟大吕,穿越千年时光,依旧在耳畔回响,提醒着世人行事前需深思熟虑。人生恰似一幅未竟的画卷,每一笔落下,...

好文天地 2025.07.14 0 814

天道均衡,盈亏相济

天道均衡,盈亏相济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乃宇宙间亘古不变的真理。何以见得?试观自然界之循环往复,四季更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一不是能量与物质的转换...

好文天地 2025.07.10 3 1000